-
【崇明区招商】市区联动赋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赴崇明区开展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重点产业园区与企业,深化市区联动协作机制,聚焦招商引资与产业规划协同,推动构建契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特色产业体系,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战略引领:以生态优先构建“双轮驱动”产业格局 上海市立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战略定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崇明本岛建设碳中和示范岛的契机,探索建立“生态+、+生态”产业融合模式,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制造、智慧服务等业态创新发展。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崇明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形成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的发展路径。 (二)动能转换:强化产业链协同培育绿色智造优势 “十三五”期间,崇明区以海洋装备产业为核心,落实“上海制造”“上海品牌”等市级战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动能布局,制造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依托海洋经济发展引擎作用,逐步形成“一主四副”绿色智造基地布局,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市区联动机制下,市级部门通过技术指导、资源对接等方式,支持崇明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三)载体升级:以园区建设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崇明区重点推进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建设,优化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打造产业集聚发展载体。通过市区联动招商机制,吸引符合生态定位的项目落地,重点引入绿色科技、数字经济、生态农业等领域企业。同时,加强园区生态化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世界级生态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四)创新驱动:发挥场景应用优势促进业态融合 上海市支持崇明区依托生态资源与空间优势,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业态创新融合。在现代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在绿色制造领域,探索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等产业发展;在服务业领域,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数字文创等业态融合,培育“生态+”新兴消费热点。通过场景赋能,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具有崇明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五)机制保障:深化市区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上海市建立健全市区联动工作机制,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市级部门与崇明区加强政策协同、资源共享与工作联动,共同推进产业规划落地。在政策支持方面,市级层面将崇明生态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给予专项扶持;在要素保障方面,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支持崇明区完善产业配套;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共同营造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25-07-16
-
【上海招商】上海启动桥隧5G网络提质工程 六方携手赋能智慧城市
2023年,上海市桥隧5G网络提质和应用赋能工程正式启动,上海城投集团、隧道股份联合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工程将实现全市重点桥隧5G网络全覆盖,打造"5G+智慧城市应用创新示范基地",为城市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一)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正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其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城市治理效能。桥隧设施作为上海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此前存在部分区域5G信号覆盖不足、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此次工程启动,是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整合基础设施资源与通信技术优势,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桥隧5G通信网络,为交通运维、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二)根据协议,六方将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基础设施运营方+通信服务提供方"的合作模式。上海城投集团作为隧道、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主体,将开放桥隧空间资源,提供基础设施支撑;隧道股份凭借在交通设施运营管理领域的经验,负责工程实施与后续运维协调;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则发挥通信网络建设优势,承担5G基站部署、信号优化等技术实施工作,共同构建覆盖桥隧全域的5G网络体系。 (三)工程建设将分阶段推进,重点实现网络覆盖与应用创新双突破。在网络覆盖方面,计划通过基站建设、信号增强等技术手段,消除桥隧区域5G信号盲区,提升网络带宽与稳定性。在应用赋能方面,六方将围绕桥隧路网的建设、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基于5G的智慧应用场景,包括实时路况监测、设备远程运维、应急救援指挥等,推动交通管理从"人工巡检"向"智能预警"转变,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四)此次合作不仅聚焦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更致力于打造"5G+智慧城市"创新平台。六方将联合开展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研发,探索5G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路径,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交通流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施状态实时感知等。同时,工程成果将为上海城市数字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助力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五)下阶段,合作各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技术研发与资源共享,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通过协同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场景,该工程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城市通信网络布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为城市招商引资营造更优质的数字环境,推动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持续走在前列。
2025-07-16
-
【杨浦区招商】上海侨梦苑杨浦启幕引侨智助发展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正式揭牌"侨梦苑",这标志着该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成功落户。国务院侨务主管部门及上海市相关高层领导共同见证仪式,强调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海外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此举旨在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为上海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侨梦苑"项目在2023年具体实施阶段落户杨浦区,标志着这一全国性倡议在上海的实质性推进。上海市高层领导在仪式中致辞,指出"侨梦苑"是国务院侨务主管部门牵头设立的聚集平台,其核心在于汇聚全球华侨华人资源,以创新驱动发展。该项目借鉴了多地区的成功模式,强化产业链协作,为上海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奠定基础。国务院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重申,上海"侨梦苑"将以高起点融入国家战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二、国务院侨务主管部门在仪式上宣导,上海"侨梦苑"将发挥平台聚合效应,优先引进华人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和前沿成果。通过搭建研发平台和对接机制,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首批重点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2023年以来,该计划已进入实操阶段,相关资源调配和政策配套逐步完善。上海市部门负责人补充道,"侨梦苑"将整合全球侨智资源,形成创新集群效应,同时规避资源分散风险,确保高效落地执行。 三、国务院侨务主管部门强调,上海"侨梦苑"建设重点在于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涵盖政策指导、生活配套和事业扶持三个方面。该体系旨在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侨胞投资,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居留便利和创业支持。例如,在2023年规划中,首期将强化金融服务和孵化空间,第二期拓展至国际人才安居工程。上海市及杨浦区相关部门表示,服务设计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资源精准匹配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需求。 四、2023年,上海市政府侨务主管部门与杨浦区政府联合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全球多个领域的杰出华侨华人专家和创业精英。该智库旨在为"侨梦苑"提供战略咨询,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和创新趋势分析。上海市相关负责人指出,委员会运作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聚焦产业融合和可持续性,通过专题研究和项目对接助力杨浦区成为创新示范。首批工作重点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为侨胞创新创业扫除障碍。 五、上海"侨梦苑"在杨浦区的落地预示深远影响。2023年起,该项目预计吸引跨国技术合作,助推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未来规划强调社会融入和产业链延伸,避免单一产业倾斜,确保资源多元协同发展。上海市相关部门强调,"侨梦苑"将作为招商引资引擎,推动侨力向实体经济渗透,最终实现创新红利惠及民生。
2025-07-16
-
【上海招商】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峰会探讨信息技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2018年,中国(上海)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智慧城市合作会议在上海浦东举行。本次峰会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经验交流与技术展示,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与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 (一)技术赋能构建城市治理新型能力体系。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打造覆盖城市运行各领域的"神经元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析城市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多维度数据,提升对市民需求和管理问题的精准感知能力,强化对城市运行趋势的科学研判,优化对各类事件及疑难问题的快速处置流程,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转变,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智慧城市发展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指出,上海城市发展与长三角区域命运紧密相连,区域内各城市已形成有机互联的网络体系,联合创新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可实现城市系统的动态优化与持续迭代升级。长三角地区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标准共建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将为城市研究突破、管理模式创新、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带来系统性变革,助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 (三)峰会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升级。本次峰会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作为长三角智慧城市合作的重要交流机制,峰会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技术研讨等形式,搭建起技术转化与产业对接的桥梁。峰会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城市数据治理、智能应用场景落地、跨区域协同机制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后续深化技术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吸引优质资源奠定基础,有效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与创新发展。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城市管理底层逻辑。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大数据分析技术打破传统管理的数据壁垒,通过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信息资源,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数据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算法则在视频监控分析、异常事件预警、公共服务优化等场景实现深度应用,例如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提升城市部件故障发现效率,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优化政务服务响应机制。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更推动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为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城市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区域协同机制加速智慧成果共享应用。长三角地区依托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探索建立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合作机制,推动智能交通互联互通、环境监测数据协同分析、应急管理资源联动调配等实践。上海作为区域核心城市,通过输出城市管理经验、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带动长三角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提升。这种区域协同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个城市的创新成本,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为全国智慧城市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六)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智慧城市规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标准统一成为提升建设质量的关键。上海浦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的同步制定,在数据采集格式、接口协议、安全防护等方面形成系列标准规范,为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长三角地区正联合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推动区域内技术标准互认,为智慧应用的规模化推广和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七)市民需求导向推动智慧服务普惠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上海浦东通过"神经元系统"实时感知市民诉求,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出系列智慧应用。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共服务资源调配系统,可动态优化学校、医院布局;智能养老平台通过整合健康监测、紧急救援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照护方案。这些应用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智慧成果从技术创新向民生改善转化,让城市发展更具温度。 本次峰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成果,更明确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区域协同促进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向。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合作机制的持续完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6
-
【上海招商】上海借上交会深化国际合作 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
2018年,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期间,上海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市长会见外国城市及国际组织代表等形式,展现了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为全球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按照中央定位,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同时,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上海致力于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目标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上海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性展会。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一举措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上海欢迎世界各国企业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进博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进博会的举办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作为上海重要的国际性展会之一,为全球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质平台。在2018年第六届上交会期间,上海与外国城市及国际组织就加强多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上海愿与欧洲的创新型城市在科技、教育、环保、海事、养老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学互鉴,拓展合作空间,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上海也希望与联合国相关组织深化合作,借助其资源和平台,推动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四、国际社会对上海的发展和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努力给予了积极回应和支持。相关国际组织长期支持中国发展,并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对上海的发展成就表示振奋,愿意积极参与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展会,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些外国城市也表达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希望以开放的心态与上海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一些波折的背景下,上海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2025-07-16
-
【金山区招商】上海与正威集团深化战略合作 系列投资协议正式签约
2018年11月,上海举行重要招商引资活动,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与深圳正威集团负责人举行工作会见,双方就深化战略合作、推进项目落地等事宜深入交换意见,并共同见证市区两级政府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为上海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战略对接:共筑城市发展新势能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战略定位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愿景,上海持续优化"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此次与正威集团的合作,正是上海践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吸引优质资源要素集聚的重要举措。 二、企业布局:巨头加码长三角核心区 正威集团作为以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该集团负责人表示,上海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富集、营商环境优越,持续保持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对全球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基于双方前期良好合作基础,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在沪投资力度,深化在高端制造、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上海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三、务实合作:市区联动签署系列协议 会见结束后,上海市政府与正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在战略规划、产业协同、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方向。同时,金山区政府与企业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就具体产业项目落地达成一致。市区两级联动的合作模式,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合作事项快速落地见效。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将有力促进上海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四、发展展望: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海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此次合作充分体现了上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的开放姿态。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上海新材料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力。市领导表示,欢迎更多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外企业扎根上海、共享发展机遇,共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5-07-16
-
【上海招商】中国西班牙电动汽车合作论坛在沪搭建产业协同新平台
2023年,第一届中国西班牙电动汽车合作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这一盛会聚焦两国电动汽车产业合作,通过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为深化中西新能源汽车领域招商引资与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论坛期间,双方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西班牙顶尖零部件企业展示前沿技术,共同擘画产业合作蓝图。 一、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战略对接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深刻转型,新能源化与智能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引领产业变革;西班牙作为欧盟重要汽车制造基地,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与高端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积淀。此次论坛的举办,正是两国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化战略互信,推动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双方通过高层对话,就全球汽车供应链重组、技术标准协同、市场资源共享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为后续务实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作框架协议构建长效机制 在论坛核心环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西班牙对外贸易与投资促进署正式签署促进中西电动汽车行业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才交流、标准共建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方向,致力于建立政府引导、机构联动、企业主导的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定期组织产业对接活动,支持企业间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转移,共同参与第三方市场竞争,推动中西电动汽车产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闭环合作生态。 三、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深度融合 论坛现场设置了西班牙先进技术产品展示区,多家西班牙尖端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在电池管理系统、车规级芯片、轻量化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些技术与产品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引发与会企业的广泛关注。在专题研讨环节,双方专家围绕新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验证体系、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路径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数据显示,西班牙计划到2030年实现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欧盟整体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4600万辆,这为中国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四、产业互补性驱动合作纵深发展 业内分析指出,中西两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西班牙则在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研发创新能力以及欧盟市场准入经验方面独具优势。通过本次论坛搭建的合作平台,两国企业得以增进了解,精准对接需求。未来,双方有望在电池关键材料、智能驾驶传感器、车联网通信协议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竞争力,推动形成“技术共享、市场共建、风险共担”的产业合作新格局。 此次中国西班牙电动汽车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随着合作框架的逐步落实与企业间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中西电动汽车产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上海作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地,也将持续发挥开放型经济枢纽优势,为中外汽车产业合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更广阔的舞台。
2025-07-16
-
【松江区招商】松江泖港打造沪上首家国家级自驾营地新标杆
2023年,沪上首家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上海路程自驾车与房车露营地在松江区正式开营。该项目是松江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通过整合生态资源与国际品牌合作,打造集休闲体验、主题活动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营地,标志着上海市在高端旅游新业态领域的重大突破,为长三角游客提供全新休闲选择。 一、政策引领与区域发展背景 国家层面近年来连续出台政策支持自驾游产业发展。2022年,国家旅游局将该营地纳入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作为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的示范项目。松江区依托黄浦江上游生态资源,协同上海市文旅发展规划,重点开发绿色旅游项目,助力长三角生态旅游一体化建设。 二、区位优势与生态资源禀赋 营地位于松江区泖港镇茹塘公路641号,占地120亩,毗邻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周边分布五大生态涵养林区,PM2.5年均值低于市级标准30%,形成天然氧吧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使营地距离虹桥枢纽仅50分钟车程,有效衔接江浙沪核心客源市场。 三、复合型功能区规划建设 园区采用生态分区理念,休闲板块涵盖垂钓区、林荫骑行道及星空观测台,运动板块设置专业级卡丁车赛道和户外拓展基地。创新设立的农耕体验区与有机种植区形成联动,实现蔬果从采摘到餐桌的闭环体验。房车专区配备智能化水电补给系统,满足全季节露营需求。 四、国际产业合作体系构建 营地成为美国Heartland、德国Knaus等八大国际房车品牌战略支点,建立亚太区产品展示与服务中心。重点引进的莫腾模块化建筑技术,实现营区设施的快速组装更新。通过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的培训课程,涵盖跨境自驾规则、营地安全操作等实用技能教学。 五、沉浸式主题场景创新 规划中的实景教学基地将模拟美国66号公路路段,配套交通标识认知系统与极端天气驾驶模拟器。主题活动矩阵包括四季音乐节、户外电影节等IP项目,首期亲子自然课堂已吸引沪上20余所国际学校签约合作。即将落成的全景玻璃婚礼堂,填补高端户外婚庆市场空白。 六、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营地采用"体验式营销"模式,打造国内首个房车试驾闭环系统,消费者可完成从体验、培训到购置的一站式服务。同步建设的二手房车交易平台,将联动长三角300余家配套服务商形成产业联盟。通过营地数据库积累,为自驾线路规划提供精准气象、路况等决策支持。 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采用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回收利用率达75%,光伏发电覆盖60%能源需求。有机种植区严格遵循欧盟GAP认证标准,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物联网。与复旦大学生态团队合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已观测记录32种本地珍稀鸟类栖息。 八、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作为松江区"一核多点"旅游布局关键节点,营地串联广富林文化遗址、浦江源湿地等资源,形成两日游黄金线路。预计带动泖港镇周边农家乐升级改造30余家,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0个。定期举办的房车改装大赛,已吸引长三角汽车后市场企业入驻配套产业园。 九、行业标准建设引领 营地牵头编制上海市首部《自驾露营地服务规范》,涵盖卫生防疫、应急救援等48项技术指标。创新提出的五星级营地认证体系,获国家文旅部门采纳试点。定期发布的房车旅游白皮书,成为行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4年,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启动建设,重点打造水上运动中心和房车主题酒店。营地管理层表示,将持续探索"露营+"多元发展模式,巩固其在长三角文旅融合创新中的标杆地位。
2025-07-16
-
【上海招商】上海市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引擎
2020年,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石的战略地位,提出强化服务、聚焦重点、形成合力的发展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上海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纳入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布局,通过编制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该计划围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和产业生态高质量布局三大方向,提出系统性推进举措。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衔接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既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国家级部署,又结合上海市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基础,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在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标准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引导社会资源向工业互联网领域集聚,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化融合应用实践。上海市以提升覆盖范围为基础,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向重点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延伸,降低企业接入门槛。在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协同。通过打造发展样板,培育一批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推动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绿色制造方面,借助工业互联网优化能源管理和资源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此外,上海市还注重推动工业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拓展远程运维、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 (三)完善协同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上海市建立多方协同的推进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主体的联动。政府层面强化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中的主导作用;科研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上海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创新团队和优质项目落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注重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生态,支持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商、安全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发展,构建涵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应用实施、安全保障的完整产业链。此外,上海市还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上海市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不仅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政策引导、应用牵引、生态构建等多方面举措,上海市正逐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6
-
崇明招商引资新篇章促进两地经贸文化互融
2023年,崇明区与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西归浦市深化交流合作,签署工商界协议助力招商引资,推动贸易、旅游等多领域互惠共赢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背景历史:自双方确立友好城市关系以来,崇明与西归浦市围绕农业技术创新、青年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持续协作。例如,2021年启动的农业互访项目促进了生态种植技术共享,2022年联合举办的线上农产品展销会加速了特色产品互销,体现了务实合作的坚实基础。 二、签约仪式及主要内容:2023年崇明区会议中心举行签约仪式,达成系列战略共识。双方将定期互换贸易数据和经济发展信息,强化两地工商界互访,支持企业参加联合商务论坛,共享投资机会;同时聚焦旅游合作,计划共创主题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化服务贸易互通。 三、拓展合作领域:在环保科技领域,崇明生态岛建设与西归浦市绿色旅游模式互补,推动低碳技术示范推广;教育方面,鼓励高校互派学生交流学习,深化人文纽带;产业融合上,利用崇明农业资源优势,引入创新管理经验,为地方企业赋能。 四、长远展望与区域协同:未来,双方将整合自贸区政策红利,拓展新兴市场合作机遇,助力崇明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升级。这一机制将辐射更广泛区域,夯实沪韩经济走廊建设,为多边伙伴关系树标杆。
2025-07-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